2022年是銀行理財全面凈值化元年。這一年,銀行理財市場先后遭遇兩輪“破凈潮”和“贖回潮”。在多重因素影響下,四季度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出現了一定幅度下降。
近日,《金融時報》記者從普益標準獲悉,2022年四季度,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從三季度的28.96萬億下降至四季度的26.65萬億元,環比降幅達7.96%,降幅規模超2萬億元,并回落至2022年一季度水平。
談及存續規模下降的原因,普益標準副總經理陳新春表示:“一是市場波動導致的贖回增加,11月以來市場利率上行,債券價格下跌,導致部分銀行理財產品出現凈值回撤乃至發生‘破凈’現象,個人投資者恐慌情緒加劇,并大幅贖回開放式理財產品;二是12月封閉式產品到期規模增加,對銀行理財存續規模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p>
【資料圖】
四季度全國性理財公司理財存續規模下降
普益標準數據顯示,從機構結構來看,2022年四季度,全國性理財公司(含全國性銀行及其理財子公司)理財存續規模占比約為75%,城商行與農村金融機構(含理財子公司)理財存續規模占比合計約25%。
“全國性理財公司四季度理財存續規模環比下降超1.8萬億元,這是導致銀行理財存續規模下降的最重要因素?!标愋麓焊嬖V《金融時報》記者,與此同時,城商行與農村金融機構理財存續規模下降約5000億元,下降幅度相對有限。
具體來看,全國性理財公司理財存續規模下降明顯,環比跌幅在8%左右。其中,股份制銀行理財公司的理財存續規模跌幅靠前,環比下降8.45%至10.93萬億元;國有銀行理財公司的理財存續規模環比下滑8.25%至9.05萬億元。
從城商行理財數據來看,城商行和農村金融機構理財存續規模下降約5000億元。其中,城商行環比下降7.67%至5.24萬億元,農村金融機構環比下降3.16%至1.43萬億元。
同時,個人理財存續規模的下跌也是銀行理財存續規模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普益標準統計,相比三季度,四季度個人理財存續規模下降約1.9萬億元,而機構與同業理財存續規模下降約0.4萬億元。
“后者不足前者的四分之一,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理財市場的短期波動對個人投資者影響更大?!标愋麓悍治龇Q。
近10%機構實現理財規模逆勢增長
《金融時報》記者了解到,在理財存續規模下降的背景下,仍有近10%的機構實現理財規模逆勢增長,增長規模合計超1000億元。
根據普益標準統計數據,在接受調研的130余家機構中,有14家機構管理規模逆勢增長,平均增長規模為74.60億元。
“這些機構之所以出現理財存續規模的逆勢上升,主要源于這些機構緊跟市場需求變化,并以此積極優化產品結構?!标愋麓悍治龇Q。
從理財產品類型來看,一方面,這些管理規模呈逆勢增長的理財機構圍繞投資者需求,加大了現金管理類產品布局;另一方面,這部分理財機構對自身產品體系進行了市場化調整,大幅收縮固收類、混合類產品規模。此外,受權益市場信心增強影響,這部分理財機構對股權類資產的偏好上升,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權益類產品的規模變化較為穩定。
普益標準數據顯示,2022年四季度,固定收益類理財存續規模下降近2.3萬億元,混合類理財存續規模下降約1400億元。同時,具有避險屬性的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存續規模逆勢上升14.38%至5.99萬億元,相比三季度增加7500億元。
“由于固定收益類理財底層資產主要配置債券等固收資產,受四季度債市波動影響,該類型理財大部分出現凈值下跌現象,導致投資者大量贖回,并以此轉向流動性和安全性更高的現金管理類理財或銀行存款,這可能也是導致四季度居民存款大幅增加的原因之一?!标愋麓涸诮邮堋督鹑跁r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從客戶類別來看,實現理財規模逆勢增長的理財機構對客戶類型的調整幅度較大。其中,針對個人投資者的理財產品規模增長1446.95億元,而針對機構和同業的理財產品規模下降402.56億元。
在陳新春看來,在理財市場規模增速放緩的背景下,逆勢增長的理財機構更側重于布局個人理財,積極搶抓客戶,為未來進一步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專家表示,一是市場波動導致的贖回增加,導致部分銀行理財產品出現凈值回撤乃至發生“破凈”現象,個人...
據商務部監測,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與去年春節假期相比增長6 8%。作為國民經濟“毛細血管”的...
2022年,人民銀行曲靖市中支引導轄區金融機構優化資源配置,全力支持曲靖市朝著云南省“先進制造基地”...
2022年以來,云南省文山州硯山縣銀行業金融機構全面深入貫徹落實好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
河北省碳排放數據監管、碳資產核證及綠色金融交易領域的應用實踐,更好地推動金融和產業結合,助力企業...